火星中国来了!

来源:m6米乐娱乐    发布时间:2024-02-12 00:23:59 点击:1次

  火星,中国来了! 刚刚,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,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!

  此次火星探测是我国行星探测阶段的首次任务,也是我国深空探测领域全新的里程碑,有望一次实现“环绕、着陆、巡视”3个目标。

  航天专家这样认为,这是其他几个国家第一次实施火星探测从未有过的,面临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。

  此次任务的科学目标是实现对火星的表面形貌、土壤特性、物质成分、水冰、大气等方面的科学探测。

  按照计划,天问一号探测器将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送入地火转移轨道,飞行约7个月抵达火星。

  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后,火星车驶离着陆平台,搭载的科学载荷开机,开始火星表面巡视探测。

  据央视新闻报道,在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中,火星车将承载火星表面巡视探测等重要使命,为中国打开火星之门,使我们真正进入深空、走近火星,揭开她神秘的面纱。

  到达火星后,火星车将在火星表面工作90多天,除了要进行探测作业,还会将它在亿万公里之外的所见所闻传回地球,让我们认识火星、了解火星。

  火星车高度有1米85,火星车最引人瞩目的就是竖立在前端的桅杆,顶端的方形设备就像机器人的脑袋。而顶端的方形盒子,就是火星车的“眼睛”,上面有帮助火星车避开障碍来实施前行实时探测的全景相机,还有识别矿物质成分的多光谱相机。

  在火星车上,还装有4个“大翅膀”,这正是太阳能电池板。除此之外,火星车还配有探测雷达、磁场探测仪和气象测量仪,可以对火星进行全方位的探测。

  将搭载火星车着陆到火星地表的是着陆平台,也叫着陆器,和火星车加起来是1300公斤,它载着火星车要完成进入大气减速下降、落火、延伸坡道,随即火星车就可以走到火星表面,开展探测作业。

  着陆平台载着火星车,从进入火星大气层到降落到火星地表只有短短七八分钟,却被人们称为“恐怖7分钟”,因为这过程中电磁信号是完全被屏蔽掉的,要完全依靠着陆器的自身本事。

  中国古代称火星为“荧惑”。其中“荧”代指火星由于土壤富含氧化铁而发出的红光;“惑”则出于古人对火星运行缺乏规律而感到的困惑。

  而本次火星探测任务中的“天问”一词,则出自我国浪漫主义诗人屈原所著《楚辞》中的同名长诗《天问》。全诗通篇是对天地、自然和人世等一切事物现象的发问。

  “宇宙诞生之初的情况人们是怎么知道的?天地未分,混沌无垠,是谁考定而知之的?幽明之理,难知难晓,谁能穷极其本源?天地既分,惟象无形,何以识知它的形象?”

  早在先秦时期,屈原就已对当时的天文学提出了质疑,这是可贵的科学精神萌芽。这与如今科学家们对火星的不断探究精神,不谋而合。

  在太阳系,火星的自然环境与地球最为接近,两者几乎都形成于约45亿年前,组成结构也大致相同,有核、幔、壳。火星与地球有着相似的自转周期,一个火星日大约是24小时39分钟,而且它还和地球一样,也有四季更迭。

  火星表面呈现出红色,在它最明亮的时候犹如一团火球。按照天文学家的说法,这一抹红色实际上并非是真正的火焰,火星上温度反而极低,接近于地球的南极。呈现红色的原因,是火星的土壤富含氧化铁,就像是土地生了锈。这种土壤的形成,是风与水双重侵蚀作用产生的。由此可见,火星上曾经存在过大量的水和大气。

  这就意味着,火星上有可能出现过生命。那么,火星是地球的过往,还是我们未来的归宿?

  只有人类或人类的探测器“身临其境”,才能一步步得到解答。正因为如此,人类每一次火星探测任务几乎都受到大范围的关注。

  火星距离地球的最近距离为5500万公里,最远距离为4亿公里。与探测38万公里以外的月球相比,探测火星的难度要大得多。

  由于地球和火星的公转周期不同,两个行星大约每两年“相遇”一次,即地球与火星之间的距离最近,在此期间从地球上发射火星探测器可以缩短抵达火星耗时,节省燃料,降低“探火”成本。

  7月20日,阿联酋首个火星探测器发射,也是今年发射窗口期启程的全球第一个火星探测器。

  美国航天局“毅力”号火星车计划30日发射升空,并将携首架火星直升机“机智”号一同前往火星。其任务包括寻找可能在火星上存在过的生命迹象,探索火星的气候和地质特征,收集样本以备未来送回地球,为人类登陆和探索火星探路等。

  原本,今年计划探测火星的还有欧洲航天局和俄罗斯航天局。双方合作的“火星太空生物学”项目第二阶段任务原计划将“罗莎琳德·富兰克林”号火星车送上火星,但由于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,计划受阻,已推迟到2022年秋季。

  事实上,“天问一号”并不是中国第一颗火星探测器,早在2011年11月9日,中国研制的“萤火一号”火星探测器曾希望搭载俄罗斯的火箭飞往火星,但遗憾的是,该发射任务以失败告终。

  随后,中国的火星探测沉寂多年,直至2016年1月,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得到国家批准立项,今年4月,国家航天局宣布将我国行星探测任务命名为“天问”,这才有了今天的“天问一号”飞天。而与“萤火一号”相比,“天问一号”的意义将更加重大,因为它是中国自主发射的首颗火星探测器。

  按照规划,”天问一号“将通过一次发射任务便实现火星的环绕、着陆和巡视。如果成功,中国也将成为继美国之后,第二个独立掌握火星着陆巡视探测技术的国家。

  据悉,”天问一号“任务主要由探测器、运载火箭、发射场、测控、地面应用等五大系统组成。其中。探测器由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组成,总质量约5吨。

  在环绕器中,配置了7台科学载荷,具体包括中分辨率相机、高分辨率相机、次表层探测雷达、火星矿物光谱探测仪、火星磁强计、火星离子与中性粒子分析仪、火星能量粒子分析仪,

  而着陆巡视器则是由进入舱和火星车组成。按照计划,进入舱将完成火星进入、下降、着陆任务,火星车则会在着陆区开展巡视探测。在火星车上,将配置多光谱相机、次表层探测雷达、火星表面成分探测仪、火星表面磁场探测仪、火星气象测量仪、地形相机共6台科学载荷。

  按照计划,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将带着“天问一号”飞行约7个月后抵达地火转移轨道,2021年2月中下旬,探测器与运载火箭进行分离,然后经过中途修正,在近火点附近实施制动,实现火星捕获。

  紧接着,“天问一号”会进入周期约10个火星日的环火椭圆轨道,再择机实施轨道机动,然后进入周期约2个火星日的椭圆停泊轨道,这样的一个过程需要约2个月。

  接下来,预计在2021年4月23日,“天问一号”会在完成着陆区预先探测和着陆点调整后,择机释放着陆巡视器,而环绕器会随即进行轨道调整,进入中继通信轨道,为火星车提供中继通信链路,兼顾开展科学探测。

  着陆巡视器与环绕器分离后,进入火星大气,通过气动外形、降落伞、反推发动机等多级减速和着陆腿缓冲,实现软着陆。然后火星车会与承载平台分离,在火星表面开展巡视科学探测。

  过去,成功着陆的探测器都在火星获得了回报,比如“水手9号”发现了太阳系最高的奥林帕斯山和最长的水手峡谷;“全球勘探者号”发现了冰川、湖泊和水沟存在的痕迹;“奥德赛号”发现了广泛存在的地下水分;“火星快车号”发现了巨大的地底湖泊;“好奇号”发现了甲烷类有机物存在的直接证据。

  一是研究火星形貌与地质构造特征。探测火星全球地形地貌特征,获取典型地区高精度形貌数据,开展火星地质构造成因和演化研究;

  二是研究火星表面土壤特征与水冰分布。探测火星土壤种类、风化沉积特征和全球分布,搜寻水冰信息,开展火星土壤剖面分层结构研究;

  三是研究火星表面物质组成。识别火星表面岩石类型,探查火星表面次生矿物,开展表面矿物组成分析;

  四是研究火星大气电离层及表面气候与环境特征。探测火星空间环境及火星表面气温、气压、风场,开展火星电离层结构和表面天气季节性变化规律研究;

  五是研究火星物理场与内部结构,探测火星磁场特性。开展火星早期地质演化历史及火星内部质量分布和重力场研究。

  盛夏的海南,热浪袭人。但在距离火箭发射基地不远的文昌淇水湾海滩上,仍然有不少观众顶着烈日等待观看“天问一号”发射。

  这些观众中,有来旅游的游客,有特地前来的天文爱好者,也有学校组织前来的学生团队。一位来自广州的游客和记者说,他是来海南旅游的,知道今天有火箭发射,所以特地来观看。

  因为不熟悉现场情况,虽然火箭预计12点多发射,但该游客在早上9点多就来到了现场,他表示,他来到海滩之后,已经有很多人在此等候了。

  人大附中三亚分校的一位老师是带着几十位学生前来观看。他和记者说,对这种航天发射,只要允许观众观看,他们学校都会组织学生过来。去年,他就曾带过另外一个学生团队来这里。

  这位老师表示,带学生现场看火箭发射,对学生的教育意义非常重大。首先是现场的感受肯定比在书本上或者是电视机前更深刻,另外就是这种科普活动,对学生的好奇心以及兴趣的培养都十分有帮助。

  而一位曾多次前来观看发射的天问爱好者和记者说,每次观看火箭发射都十分激动,尤其是点火发射的那一刹那,总会有热泪盈眶的冲动。对于“天问一号”的发射,该的人说,受疫情的影响,今天的现场人数明显比去年“胖5”复飞时少了一些。

  另外,记者在淇水湾沙滩还注意到,“天问一号”发射也带动了不少商业活动,比如现场,就有手表、汽车、地产品牌搭建了活动展台。

上一篇:欧普照明当选“2020消防十大智能分散品牌”网络票选十强!
下一篇:盘点10家CT探测器企业